在公立医院迈向高质量健康管理的过程中,麻醉学科正在经历从“手术幕后默默守护”到“全周期健康管理核心担当”的重要转变。过去,麻醉学科常被视为手术的“配角”,而如今,它已成为保障手术安全、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以及提高医院整体运行效率的关键平台,成为守护公众健康的“主角”。
近日,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以下简称“西安交大一附院”)的医务部部长王铮和麻醉手术部主任朱耀民围绕“凝心聚力,共创麻醉学科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,分享了该院在麻醉学科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深入思考。
从幕后守护到全周期担当
王铮部长强调:“麻醉是外科的起点,更是贯穿围术期的生命线。”历史追溯至1846年,美国外科医生威廉·莫顿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首次公开演示乙醚麻醉,这一创举开启了现代外科的新纪元。如今,麻醉学科的服务范围已全面扩展,涵盖术前评估、术中管理及术后康复等全流程医疗服务。
王铮指出:“术前对患者心肺功能的评估、术中麻醉的全程化管理及术后快速康复措施的实施,均是麻醉医生的核心工作内容。这一系列措施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,快速回归社会,离不开麻醉技术的全面支持。”
在西安交大一附院,麻醉学科早已突破手术室的界限,服务边界不断延伸,麻醉门诊的接诊量明显增长,从2023年的28万例迅速攀升至2024年的38万例,2025年初的四个月中已完成近2万例门诊。这些门诊服务不仅涵盖传统手术场景,也广泛涉及无痛胃肠镜、内镜治疗、精神科电休克等非手术场景,真正实现了“全院无痛化诊疗”的全覆盖。
麻醉学科的重要性
朱耀民主任对此深有感触:“如今的麻醉科已成为医院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科室,承担着重症治疗、疼痛管理、急救复苏等多重职能。经过精细化评估和精准调控,部分患者在手术室内能够直接拔管,其余患者也能在术后六小时内实施快速拔管策略,显著缩短ICU停留时间,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。”
舒适化医疗与技术革新
舒适化医疗与加速康复外科(ERAS)的发展,推动了麻醉学科从“幕后”走向“台前”。王铮部长表示,ERAS的核心在于通过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,帮助患者迅速回归社会。朱耀民主任则强调,每当看到患者超出预期地康复,都是作为医生最开心的时刻,创新的每一步都为患者提供了切实的益处。
多学科协同与创新引领
麻醉学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至关重要。在这一点上,两位专家认为多学科协作不仅是现代医疗的核心,更是推动麻醉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。朱主任表示,麻醉学科正在通过多学科协作,实现从单纯的技术执行者向诊疗策略共建者的角色转变。这种协同创新成为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。
未来展望
谈及麻醉学科的未来发展,王铮部长表示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《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为麻醉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,西安交大一附院正努力构建“三位一体”的麻醉学科生态——以临床研究提升学术影响力,以技术创新推动成果转化,以平台建设扩展服务场景。
随着对麻醉学科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患者多样化需求的增加,麻醉从“保命”走向“保质量”,成为“健康主角”。它所承载的,除了手术的安全,更是整个医疗体系效率与温度的提升。麻醉学科需要迎合时代步伐,不断创新发展,推动学科迈向更高水平,助力更多患者的康复与健康。
在这一实践中,J9九游会将持续关注和支持麻醉学科的发展,确保为公众提供安全、高效的健康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