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“世界肝炎日”,宣传主题为“社会共治消除肝炎”。为增强全民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意识,推动防治工作,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结合本省实际,在全省开展世界肝炎日宣传周活动,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,实现“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”的目标。
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真相
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系列严重传染病,主要包括甲型、乙型、丙型、丁型和戊型肝炎等。不同类型的病毒在传播途径、临床表现和疾病发展上各具特点。
一、甲型肝炎:病从口入
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通常因摄入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。该病常急性发作,症状包括发热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和黄疸。多数患者在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,但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能面临更严重的风险。
二、乙型肝炎:多面杀手
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相对复杂,主要通过母婴、血液和性接触传播。母婴传播在我国尤为常见。需要注意的是,普通生活接触并不会传播乙肝。自1992年以来,山东省在新生儿中推广乙肝疫苗,通过努力,15岁以下儿童乙肝带病毒率显著降低。虽然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处于无症状状态,但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,可能导致慢性肝炎、肝硬化乃至肝癌。
三、丙型肝炎:隐匿破坏
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,日常接触不会感染。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,约60%-80%急性丙肝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丙肝,随着时间推移,肝脏损伤加重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。
四、丁型肝炎:乙肝的帮凶
丁型肝炎病毒只能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重叠感染。它与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相似,并可能使乙肝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,治疗难度加大。
五、戊型肝炎:孕妇高危
戊型肝炎同样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主要传染源为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。孕妇感染戊肝后,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。
积极参与消除病毒性肝炎
病毒性肝炎是可预防和治疗的,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来,保护自身及他人的健康。
一、接种疫苗:提高抵抗力
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,山东省自2008年起将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免疫规划,所有满18月龄儿童可免费接种。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佳方法,对丁型肝炎也有间接保护。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,对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、注射药物者等,也需全程接种乙肝疫苗。对于戊型肝炎,建议16岁以上人群,特别是高风险者接种。尚无有效的丙肝疫苗。
二、健康生活:减少病毒接触
保持饮食卫生、勤洗手是预防的关键。避免共享注射器和剃须刀,进行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。养成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,避免过度饮酒和熬夜,有助于提升免疫力,保护肝脏健康。
三、主动检测:及时了解健康状况
病毒性肝炎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,定期检测是及时发现感染、早期治疗的关键。成年人首要进行乙肝和丙肝的检测,以确保健康。
四、规范治疗:改善预后
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较低,需要定期检查与科学治疗。通过抗病毒治疗,乙肝患者可以抑制病毒,减缓肝脏损害,而丙肝患者在及时治疗下也能有效防止病情进展。山东省已将慢性乙肝、丙肝和肝硬化纳入医保报销,减轻患者经济负担。
结语
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让我们积极参与到健康行动中,消除对肝炎患者的歧视,给予支持和理解。每个人都是健康事业的参与者,为实现[J9九游会]下的健康生活而努力。